登录|注册
  •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焦点访谈微信精选精彩书评
  • 图书中心
    图书列表教材列表新书速递专题推荐
  • 课程中心
  • 教师服务中心
    网上活动样书申请资源下载线上直播书目下载 培训会议
  • 积分商城
  • 关于我们
    海外合作 招贤纳士 招标公告 联系方式
首页 > 图书中心 > 哲学 > 法学 > 社会学 > 政治学 > 今日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下载大图

more相关图书

信息反馈 收藏

今日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 作者:【意】马塞罗·默斯托 主编
  • 书号:262161
  • 定价:¥68 元
  • 字数:273 千字
  • 印次:1-1
  • 开本:
  • 出版时间:2019-07-26
  • ISBN:978-7-300-26216-1
  • 包装:

关于本书的任何问题,请联系相关编辑

内容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过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内在的不稳定性所做的阐发,重新吸引了来自不同政治与文化背景的政治学者和经济学理论家。这种重新发现马克思、关注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现实持续解释力的现象,被一些评论者称为“马克思的复兴”。《今日马克思》细致地研究了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与我们所处时代主要问题之间的高度相关性,说明了为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理解和批判21世纪早期世界的有效理论工具,其第一部分“2010年重读马克思”涉及政治思想、经济学、民族主义、后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人的解放和异化等理论领域,第二部分“今日马克思的国际研究”则是全面严谨地描述了过去十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发展情况。

作者介绍

马塞罗•默斯托(Marcello Musto),世界知名的“马克思学”专家,现任教于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科学系。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社会主义思想史、异化理论及经济危机。他在许多国际性杂志上发表了百余篇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论文,主编图书《今日马克思》《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另一个马克思》等。

目 录精彩样章
导论

第一部分 2010年重读马克思

不仅仅是资本和阶级:马克思论非西方社会、民族主义和族群
20世纪社会主义的神话以及卡尔•马克思的持续复兴
改变体系,而不是改变其限制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解放问题
重审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马克思与反讽政治学
作为论证和策略的 “较少的恶”:从马克思到当代
在资本主义危机中重新发现马克思
普遍的资本主义

第二部分 今日马克思的国际研究

马克思在拉丁美洲
马克思在巴西
马克思在英语世界
马克思在法国
马克思在德国
马克思在意大利
马克思在俄罗斯
马克思在中国
马克思在韩国
马克思在日本

索引
译后记
马克思在世界的地位几乎不可动摇。虽然马克思的辞世不为主流媒 体所关注,然而在他辞世后不久,他即声名远播,其历史声望几乎无人 能及。正如加尔各答的第一批印度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的大力宣传,马 克思的名字很快在底特律和芝加哥的工人们中传开了。在俄国革命之 后,作为旗帜的马克思成为了莫斯科布尔什维克第一次大会的背景。马 克思的思想推动了所有工人运动政治联合团体的纲领和章程的制定,其 影响从欧洲大陆一直蔓延至中国上海。马克思思想改变了哲学、历史学 和经济学———不可逆转。 然而,不久后,马克思理论被转变成僵化的意识形态。尽管马克思 的思想有时被定性为决定论,并与19世纪欧洲晚期的文化氛围相悖, 但无可争议的是,其思想具有相当的批判性和开放性。一种流行的体系 概念———最为重要的是达尔文主义的文化,为了响应这种文化,“正统 马克思主义”的提法在卡尔·考茨基的评论 《新时 代》一文中因运而生,并与这种文化模式一拍即合。 促使马克思著作集转向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于大众阅读本。优先采用节选、总结和删减纲略的原则,正如我们所知的那样,从马克思的主 要著作中选取一些章节装订成册。正统主义者们用一些乏味的意识形态 工具性用词和文献对马克思思想进行了改写。马克思辞世后的一段时间 内许多文稿毫无意义说明了这一迹象,当时的审查制度加剧了这一改写 行动。这些文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马克思思想的世界性传播,但 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对复杂的马克思思想的曲解。尤其是实证主义 的影响,使得马克思思想的原初理论贫乏化了。 [ 1] 对马克思思想的改写引起了一种诡秘的教条说,一种吸收了经济决 定论的革命论———第二国际 ( 1889—1914)的马克思主义。由于历史自 主发展和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信条过于僵化、稚化,因此第二 国际的马克思主义无法全面理解亦无法突破实际发展和革命实践之间的 必然联系,这导致一种有利于巩固现存秩序的消极宿命论的产生。
姓名电话QQ
黄强010-625159551494688640
吴静雨010-625157271159434909
朱晓霞010-625153832460333506
  • 关于我们

    • 人大出版社简介
    • 历史回旋曲
    • 发展进行曲
    • 未来畅想曲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
    • 人大社培训中心
    • 人大芸窗职教学苑
    • 人大芸窗数字教材
    • 中国审判案例数据库
    • 人大芸窗应试培训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点击进入天猫旗舰店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 扫描关注教师服务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 (总)网出证(京)字第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